“倒春寒”袭来 西安下周将迎雨雪

2017-03-10 15:57:11|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王梦凡):今年入春以来,西安大多天气和煦,市民都逐渐褪去冬装,但受东路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下周陕西省将迎来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气象部门提醒市民多关注近期天气预报,及时增添衣物,注意出行安全。

  雨雪大风降温天气通气会(朱博文 摄)

  据陕西省气象局介绍,3月11日到15日,陕西省将有一次连阴雨雪降温吹风天气,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12日到13日。针对本轮天气过程,陕西省气象局邀请陕西省气象台、陕西省气候中心、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专家,就雨雪降温大风天气的时间、范围、特点、影响等为社会媒体答疑解惑,并建议各地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大风降温、连阴雨的预防工作。

  此次降雨量大 持续时间长

  陕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刘勇表示,此次过程将从3月11日持续到3月15日,主要强降水时段会出现在3月12日到3月13日。预计陕北小到中雨转雨夹雪,关中、陕南中雨,部分地方大雨,陕南南部局地暴雨,秦岭山区部分地方有中到大雪。过程降水量:陕北3~20mm,关中、陕南20~40mm。12-13日陕北、关中有4-5级东北风,全省日平均气温下降4~6℃,局地将下降8~10℃。

  从目前来看,本次过程可能有五个特点:一是降水持续时间长,总体连阴雨(雪)将持续4~5天;二是降水量大,陕北3~20毫米,关中、陕南20~40毫米,陕南南部局地有暴雨,这在陕西历年春季极端降水个例中十分少见;三是降温幅度大,全陕西总体降温幅度将达8~10℃;四是风力强,陕西将伴有4~5级东北风;五是雨雪相态转换明显,前期主要以降雨为主,后期将转为雨夹雪或纯雪,秦岭山区将有中到大雪,全陕西省道路交通安全压力较大。

  为春耕春播打好墒情基础

  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高茂盛表示,此次降雨是今年春季的首场透墒雨,对缓解表层土壤干旱缺墒,补充底墒非常有利。当前陕西省冬小麦正处于起身拔节期,特别是关中及陕南冬小麦已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今年冬小麦苗情普遍好于去年同期,表现在分蘖多、次生根多、群体大,部分播量较大的麦田存在旺长的现象。

  针对此次降水,目前小麦田间管理上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趁雨做好小麦施肥工作,特别是旱地长势偏弱的小麦,降雨前后追施速效肥,促进早春分蘖和苗情升级转化。二是对目前长势偏旺、群体过大的麦田,雨后需做好群体控制和防倒伏工作。此次降雨,将进一步加大群体过大、生长偏旺麦田的郁闭度,导致基部节间过长、茎秆细弱,后期倒伏风险加大。雨后应通过中耕、喷施缩节胺等措施,控制群体过度生长。

  为今年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高级工程师刘璐表示,目前,陕西省经济林果中,杏处于开花期、桃和大樱桃处于芽膨大期、其他林果处于休眠-萌动期,浅山区茶叶处于萌动期、高山区茶叶处于休眠、萌动期,设施蔬菜大部分处于幼苗、开花期、设施瓜果处于开花、幼果期。

  预计此次雨雪降温大风天气过程,对陕西省经济林果将主要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低温将对关中陕南,尤其是陕南地区处于芽膨大和开花期的桃、樱桃和杏,以及浅山区茶叶带来低温冷害风险;二是连阴雨和大风天气将影响设施蔬果生长和生产,主要体现在连阴天将抑制设施蔬果生长,影响蔬果开花、授粉,同时冬季没有进行加固的大棚,需注意大风和连阴雨对棚体结构的影响,谨防棚体和后墙垮塌。此外,此次天气过程将给陕西省经济作物各产区带来充沛的降水,将明显改善土壤墒情、增加土壤湿度,有利茶、果、林春季开花及后期生长。总体上,此次天气过程对陕西省经济作物影响利大于弊。

  人工增雨雪缓解旱情

  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朱荣增表示,根据陕西省气象台预报以及人影作业条件分析,陕西省3月11-15日将有适宜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天气,其主要降水时段在12-13日,14日有望迎来降雪。其部门将抓住这次有利天气过程,积极开展大规模的人工增雨雪作业。

  为了作好本次工作,已向军民航管理部门报了调机计划,陕西省人工增雨雪飞机将于今天进驻咸阳机场待命。目前,正在和空军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力争能利用这次有利的天气过程实施飞机人工增雨雪作业。

  本次增雨(雪)作业过程,将组织陕西省10市80余县(区),计划投入增雨高炮200多门、火箭发射装置260副、地面碘化银烟炉40套开展地面作业。同时,适时调度移动火箭装备,增强重点区域特别是旱情严重区域的人工增雨(雪)作业能力。目前,各作业点火箭弹、炮弹和烟条充足;1500多名作业人员已严阵以待。陕西省、各市人影部门将严密监视天气变化,根据天气形势的演变,及时制作发布人工增雨(雪)潜势预报,指导基层科学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