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推动煤化工产业迈向高端

2017-03-23 09:06:05|来源:经济日报|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以煤为基的陕西榆林贯彻国家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部署,坚持创优品牌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坚持创新驱动、创新模式走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在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率先突围

  陕西榆林是我国罕见世界少有的能源矿产富集地。尤其是占全国已探明储量12%的侏罗纪煤田,不仅储量大,而且煤质好、易开采,市场前景广,是支撑榆林能源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能源。面对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能源产品市场低迷的严峻形势,以煤为基的榆林能源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和挑战,能化产品大量积压无销路,企业经营十分困难。

  对此,榆林市委、市政府紧扣“五个扎实”和“追赶超越”新要求,认真贯彻国家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部署,坚持创优品牌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坚持创新驱动、创新模式走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之路,赢得了在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率先突围的主动权。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北上京津冀、东进长三角、南下川湘渝,走活了全市经济一盘棋”,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句话形象地解读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内涵。在煤炭行业经历产能过剩带来的一系列阵痛中,榆林紧抓国家防治大气污染实行治污减霾的政策利好因素,紧抓榆林煤炭“三低一高”的优质特性,勤练内功、外塑形象,逆势而起,打造品牌经济。

  榆林市率先成功注册“榆林煤”产地证明商标,将“榆林煤”由地标产物带入商业品牌时代;实施“榆林煤”四个陕西省地方性推介标准,全面保障市场产品质量。

  在市场推广上,榆林市派出力量赴全国能源消费重点地区洽谈能源战略合作,不断开辟能源产品销售新通道、新市场。

  去年,榆林市在全国能源消费重点地区借力全国煤炭交易会、西洽会等大型会议,举行了30多场榆林煤产品专场推介会,现场签订煤炭销售合同2亿多吨、兰炭超过1000万吨。尤其是在第十一届榆林国际煤炭暨能化装备技术博览会上,榆林市总计签约137个经贸合作项目,签约金额1207.9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榆林煤在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河南、宁夏以及陕西关中等8个重点省区市场销量超过千万吨,而且成为市场重点消费企业销售、掺配的首选用煤。

  能源经济转型升级

  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作为国家主体能源的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而榆林始终把自身置于国家能源战略大局中,围绕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创新驱动模式,加快能源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打造高端化、多元化、集群化的现代能化产业基地,迈入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先行第一方队。

  神东、陕北2个亿吨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基地、世界最大的镁产业基地、国内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国内大型火电基地、国内煤制烯烃第一大市,一个个耀眼的“名片”是榆林转型发展中收获的累累硕果。

  尤其是在榆林兰炭的创新升级上,榆林市规划了超过7000万吨规模的兰炭产业集群,榆林兰炭成为京津冀鲁替换散煤的主力军。同时,榆林市以兰炭生产技术为基础,承接“3052”项目建成投产。

  在全力推进能源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下,榆林开始形成煤电一体化格局,同时一批投资超10亿元以上的高端煤化工项目在榆林纷纷落地建设。特别是国家同意在榆林建设世界最大单体煤化工项目——神华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标志着转型升级的革命性突破。

  一项项超十亿元、百亿元的投资、一个个行业领先、国内第一、世界首个,榆林全面转型升级的“骨架”已搭起,抢占发展先机的“发动机”已轰然而鸣。

  不久前闭幕的榆林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以更加强劲的动力推动榆林能源经济转型升级,能化产业迈向高端化,建设世界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

  同时,还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榆林煤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全力扩大“榆林好产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推动“榆林好产品”走向全国,面向世界。

  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技术攻关步伐,建设一流煤化工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站稳煤炭分质利用产业制高点,也是接下来榆林推动能化产业迈向高端化的重要一步。

  尤其要推动能化产业向下游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加快能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50%,建成国家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区。

  这是榆林贯彻国家战略的重要之举,也是榆林实现转型升级、追赶超越的总抓手、总方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榆林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全面实现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中奋力前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