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祭祀与中华民族

2017-03-24 16:56:19|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张琳瑞

  一、黄帝祭祀与华夏族

  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史前到三代两三千年。史前以黄帝部族为核心的黄河中、下游部落联盟,经过五帝时代的繁衍生息,至三代时形成了以夏、商、周三族为主体的华夏族。与此同时,祭祀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传说黄帝去世后人们便开始祭祀黄帝。尧舜禹时期的有虞氏和夏代的夏后氏,认黄帝为远祖而禘祭黄帝。商周时,以黄帝为始祖的诸姓继续祭祀黄帝。华夏各族共同祭祀黄帝体现的华夏共祖观念,增强了华夏各族相互认同的意识。

  到了春秋时期,华夏族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各族交往更加频繁,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中原又一度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处理华夏族与周边各族的关系成为时代课题。作为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出现的华夷之辨,强调华夏各族是同胞兄弟,夷狄是异族外人。面对夷狄威胁的时候,华夏各族应该搁置纷争一致对外。当时的人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就是这个意思。华夷之辨还强调,华夏是文明族类,夷狄是野蛮族类,在华夏内部要推行德政,对待夷狄要以武力压服,叫做“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这些主张具有护卫华夏文明的意义,而对于中华民族扩大交融的历史趋势还缺乏自觉。春秋晚期人的认识有了提高。孔子继续强调华夏族的优越地位的同时,认为对待四夷也不能单靠武力压服,也要采用怀柔政策。孔子还提出了以文明程度为标准区分华夷的观点,承认华夷的地位可以转化。但是春秋后期的“华夷之辩”,隐藏着华夏共祖观念的动摇,隐藏着祭祀中的黄帝的观念变化的可能,导致以后作为天神的黄帝祭祀的出现。

  二、黄帝祭祀与汉族

  汉族形成的历史与中国“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形成的历史并行。秦汉统一政权的建立为中华民族发展创造了政治环境。秦虽短祚,汉却长达4个世纪。在汉代历史上,由华夏族发展而来的汉族形成为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取得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汉代处理民族问题的思想有历史性的进步,提出治理“五方之民”要“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异其宜”。“修教、齐政”具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 “不易其俗”、“ 不异其宜”则具有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意义。这种思想既主张各民族共同进步,有尊重各民族的特性,对于中华民族发展起了巨大促进作用。

  汉族形成的过程中,黄帝祭祀也在发生变化。受阴阳家理论的影响出现五天帝的观念,认为黄、青、白、赤、黑五天帝分别代表五行中的土、木、金、火、水,黄帝成为代表土德的天帝。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将黄帝作为天帝进行祭祀。早在公元前422年秦灵公就修筑吴阳上畤,祭祀五天帝之一的黄帝。汉代一方面有汉为尧后之说,认黄帝为汉代皇室的祖先而祭祀,另一方面也把黄帝作为代表土德的天帝进行祭祀。既承认作为祖先的五帝,又承认作为天帝的五帝,那么两者是什么关系呢?从《孔子家语·五帝篇》和纬书的材料来看,汉代人力图把两者协调起来,是两者合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度发生过黄帝是天神还是祖先的分歧,最终确立了黄帝既为天神又为祖先的双重身份,同时把黄帝作为天神与祖先进行祭祀。这期间各个分立政权的统治者争夺正统地位,纷纷举行郊祭大礼,在郊祭中祭祀黄帝,有时也举行专门祭祀黄帝的“黄郊”,作为天神的黄帝祭祀占首要地位。同时,以黄帝为祖先的观念不但在汉族中根深蒂固,一些少数民族也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早在《史记·匈奴传》中就说,匈奴之先祖是夏后氏之苗裔。《北史·魏本纪》说,建立北魏的鲜卑人的祖先“出自黄帝轩辕氏”。《晋书·载记十六》说,羌人有一支是“有虞氏之苗裔”。西晋时匈奴人政权前赵的皇帝刘渊和南北朝时鲜卑人政权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大力推行汉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匈奴族、鲜卑族自认为是黄帝之后,与汉族同根共祖,便是推行汉化政策的历史根据。不难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祭祀中黄帝的双重身份的凸现,与这个时期民族矛盾复杂、民族融合加速的双重历史特征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黄帝祭祀与中华各民族一体发展

  封建社会后期,汉族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建立过隋、唐、宋、明四个统一中国的朝代。同时,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几个区域性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夏和女真族建立的金。少数民族蒙古族和满族更建立了元朝和清朝两个统一中国的政权。中国各民族多元发展,最终带来中华民族整体发展。无论在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下,中国各民族的交流融合从未中断。少数民族融入汉族,汉族也融入少数民族。许多今天已经消失的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如百濮、百越、匈奴、丁令等民族,实际是融入了汉族和其他民族。汉族融入少数民族的史实也不少。隋末离乱,有很多汉人逃归突厥。五代时幽州、冀州汉人多逃往契丹。清代北方汉人出边者有时一年达十多万。这些汉人中有相当部分变为突厥族、契丹族、蒙古族。明清时南方汉人融入少数民族的也不少,他们的后代有的甚至当了少数民族的首领,称为“汉土司”、“汉百户”。费孝通用通俗的语言说:中华各民族是“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特性的多元一体。”

  与中华民族一体发展相联系,封建社会后期黄帝祭祀出现的最显著的变化是突出了黄帝的帝王身份,主要将黄帝作为古帝王祭祀。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祭文将黄帝与自己对称,认为自己与黄帝是今帝王与古帝王的关系。清代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祭文,将黄帝身份定位为古代帝王、古代圣贤,声称自己继承着黄帝以来的“道统”。祭祀中突出黄帝的古帝王身份,与封建社会后期中华民族一体发展适应,是中华民族一体发展的需要,对中华民族一体发展以积极影响。

  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是从民族自觉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从民族自觉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黄帝祭祀受到爱国志士、革命政党和进步社会团体的重视。甲午战争后,在台湾起兵“拒倭守土”的爱国志士丘逢甲曾到陕西祭祀黄帝陵。辛亥革命时期,陕西同盟会组织过祭祀黄帝陵活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派代表共祭黄帝陵,毛泽东亲笔写了祭文。当代的黄帝祭祀活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及全球华人大认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再造民族辉煌的盛大聚会。从民族自觉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黄帝祭祀扬弃了作为天神的黄帝观念,淡化了作为帝王的黄帝观念,重新突出了作为祖先的黄帝观念,注重于黄帝是中华人文始祖。祭祀黄帝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来源 黄帝陵网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