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多项医改措施惠及百姓 解决短缺药品生产供应

2017-07-03 13:44:41|来源:陕西传媒网|编辑:李妍|责编:董健雄

  记者从7月1日在宝鸡召开的陕西省深化医改经验推广现场会上获悉,今年下半年,陕西省医改工作将在以下几个重点任务上精准发力,这将使陕西省百姓受益。

  推进医联体建设

  8月底前,各市县要依据中省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进度。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10月底建立起紧密型的医联体,已组建的医联体要按照政策要求进行完善。在城市主要实行医疗集团+全科医生的模式,市县推行紧密型的医疗集团,县域主要推行以县镇村一体化为主的医共体。同时,要建立以技术协作为纽带的跨区域专科联盟。边远和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

  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以人人都有家庭医生为目标,做好签约服务。全面落实签约服务筹资、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配套政策,将签约服务做实做细,完善家庭医生分配机制,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年底前,每万名居民至少有2名全科医生,普通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必须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达到60%以上。

  改革医保支付方式

  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省上将于9月底前出台实施意见。

  要实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长期、慢性病住院医疗服务可按床日付费;对基层医疗服务,可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按人头付费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对不宜打包付费的复杂病例和门诊费用,可按项目付费;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年底前,每个市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不少于100个。

  年内全面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结算

  今年必须全面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优化省内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程序,方便群众异地就医结算。宝鸡要开展好医保基金管理中心建设试点。

  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在经办环节的无缝衔接,年底前全部实现“一站式”报销。

  医疗费用平均增幅控制在10%以内

  组建各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通过加强行为监管、精细化管理、医疗费用控制排名公示和绩效考核等方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医院收入结构优化。年底前,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全省医疗费用平均增幅控制在10%以内。

  用1年时间在宝鸡、延安、汉中完成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同时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

  综合考核公立医院

  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以结果性指标为导向,涵盖社会效益、医疗服务、综合管理、可持续发展等多维度的公立医院综合考核体系。全省所有公立医院都要纳入绩效考核的范围。

  社会效益方面,重点考核公众满意度、政府指令性任务完成情况等内容;医疗服务方面,重点考核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医疗服务便捷和适宜等内容;可持续发展方面,重点考核人才队伍建设、临床专科发展、教学科研、信息化建设等内容。

  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经费补助、项目安排、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奖优罚劣,并与医保基金支付、医院等级评审等挂钩。

  解决短缺药品生产供应问题

  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配套政策,加强短缺药品监测哨点建设,建立短缺药品清单制度,建立短缺药供应保障分级联动应对机制,通过定点生产、协商调剂、应急储备、打击违法行为、加大政策扶持等综合措施,解决低价药、儿童用药等短缺药品的生产供应问题。

  开展药品、医用耗材带量议价采购和跨省联合采购。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必须实行网采,医院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网采率达到95%。开展好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试点,要将工作规则、采购结果面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监督。

  在城市公立医院坚定不移的推行药品耗材“两票制”,县镇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耗材采购逐步向“两票制”过渡。

  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列出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清单,实施重点监控,及时预警干预,遏制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滥用。

  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

  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平台和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和六大业务应用建设。

  破除医疗机构间信息壁垒,实现纵向联通横向交换,确保跨区域协同共享。深入开展在线预约诊疗、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等服务。

  以家庭签约服务为基础,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广泛应用,医保智能监控要覆盖到大多数统筹地区,对门诊、住院、购药等行为实施高效监控,让群众看病更加方便快捷。(记者 车喜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