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 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

2018-01-30 09:44:3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编辑:王菲|责编:董健雄

  寒冬腊月,陕北延安银装素裹。气温虽已零下十几摄氏度,但寒冷丝毫没有阻挡人们探访梁家河的脚步。

  “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1月27日,梁家河村委会院子里醒目标语下,清华大学“重走总书记初心之路”专题社会实践队的16名师生在此合影留念。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回到他当年插队的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道出深情感言:“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来到总书记‘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的梁家河,我才体会到群众路线的深刻意义。”清华大学团委实践部部长、青年党员张文渊告诉记者,这是他此行最大的收获。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人民”二字,在共产党人心中比什么都重要。

  “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

  ——一段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

  走进村史展览馆,穿越40多年的时光,一幅幅生动的老照片将记者吸引。“赵家河搞社教”“打井汲水”“当选支书发展生产”……展墙上,名为“一心为民”的一组图文引人驻足。

  正如梁家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石春阳所说,“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成为他后来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高产的淤地坝、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磨坊和裁缝铺、知青居住的窑洞……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无不诉说着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的艰辛,把记者带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们在这社会实践,穿着羽绒服还冻得发抖,想想当年总书记和我们一般年纪,却第一个跳进冰水里打井,太不容易了,能感受到他真是把老百姓放在心上。”参观过程中,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生孙启明深受教育。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让贫穷落后面貌一去不复返,习近平在山沟沟里和村民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战天斗地,一干就是七年。

  这股一往无前的执着和松不了的劲头,源于总书记无比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坚定真挚的人民情怀。正是这种真情大爱,获得了群众的情感认同,让群众发自内心地崇敬爱戴,发自内心地坚定追随。

  追忆起往事,当年延川县知青周冲有感而发:“回顾这段经历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让我们明白,不管做什么都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人民群众是否满意。”

  “在这里,我读懂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基与源头。”延安市纪委研究室副主任李栋将这种感悟带到工作中。去年9月,他被选派到洛川县土基镇界村任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一线为民排忧解难,赢得了良好口碑。

  “体悟国情,懂得群众,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为老百姓办好事。”延安大学教授高尚斌认为,这就是梁家河“大学问”的精粹所在,也正是这种感召力,吸引各地干部群众络绎不绝前来追寻“初心”。

  “日子这么红火,以前想都不敢想。”

  ——一座旧貌换新颜的“最美乡村”

  去年12月,在“2017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推介活动”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标准,经过专家学者和媒体公众评选,梁家河获评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

  “农村公路离农民越近,闭塞和贫穷就会离农民越远。”梁家河所在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交织。曾几何时,进村的羊肠小道弯弯曲曲,是一条“两个轮的架子车都没法通过”的土路。而现在,崎岖变坦途,记者所乘的采访车平稳顺畅地行驶在“四好农村路”上,两侧白杨夹道,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梁家河的沧桑巨变可见一斑。

  近年来,梁家河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住上了大房子,用上了互联网,种植高端水果,发展起观光农业,成立了公司经营文化旅游产业,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同时,村上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营造美丽宜居环境,引导村民树家风、正民风,打造文明村庄,还办起了民间艺术馆,成为名副其实的“最美乡村”。

  最美乡村,不仅在于景美、食美、物产美,更在于人美。

  走进当年习近平到村住的第一所院落,一股浓郁的花椒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正在磨花椒面的村民刘金莲赶忙放下手头的活计招呼客人。如今年事已高的她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开了间小店卖土特产,“不仅收入更多了,跟顾客聊聊天感觉还更年轻了”,刘金莲脸上洋溢着笑容,“日子这么红火,以前想都不敢想。”同行的朋友买了满满一袋花椒,说要把这山沟沟的“宝贝”带回去分享。

  “90后”小伙儿梁强很早就外出打工,近两年他回到村里创业,办起了农家餐馆“梁家小院”,一天能接待三五十桌,生意很好。当问及为什么选择从大城市返乡,他告诉记者:“闯荡这么久,一直在思考能为村里做点什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乡亲们致富。”如今,和梁强一样的年轻人慢慢都回来了,给这片热土注入了更多的活力,聚足了人气。

  “我们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村民的事情办好,把梁家河村发展好。”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巩保雄表示,该村党员干部将坚持把村民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村民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村民满意的事情做起,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光景一定越来越好!”

  ——一幅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蓝图

  在梁家河村四周的山坡上,万亩现代化产业果园引来众多游人参观。文安驿镇果树站站长高侯磊递给记者一个透有“梁家河”三个字的苹果,自豪地介绍起来,“我们把苹果产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在无公害种植上也下了大功夫,苹果的质量和口感越来越棒,‘张卫庞’‘梁家河’等品牌源源不断销往全国。”下一步,他们还打算引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打造品质更高的“国礼”苹果,进军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春节过后,我准备把小院改造一下,建一座玻璃景观房,在里面暖暖地享受阳光。”

  “希望我的食品科技公司以后能够吸引更多人投资,把特色手工酿造醋推广到全国。”

  ……

  村头巷尾,村民们畅谈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人民有诉求,党员干部就要有回应。作为村里的党员,更要发挥好带头作用,饮水思源,增光添彩。”党员梁玉金很清楚肩上的责任。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新蓝图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光景一定越来越好!”在梁家河村会议室,第一书记申连庚兴奋地向记者介绍新的发展规划——把梁家河村打造成美丽乡村示范基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青少年三观教育基地。申连庚说:“支部班子要强,产业基础要强,生态环境要强,基本公共服务要强,都做好了,梁家河村就能强起来。”

  乡村何以振兴?乡村为谁振兴?

  农村需要农业的现代化,更需要农民的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必须把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庄稼汉”成为懂得新理念、新技术的新农民。“从种地到文化旅游,不仅要让农民再增收,还要想办法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只有这样,山里的乡亲才不会再‘掉队’。”石春阳说,要做新时代的新农民,让梁家河留住人吸引人。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激发新责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明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我有责任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梁家河落地生根。”巩保雄表示,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强农富农的“牛鼻子”,把人民群众更美好的期待化为生动现实。

  阳光洒在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小村庄,美得像一幅画。来到梁家河的每一个人都在精神上受到一次洗礼,都在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梁家河,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本报记者 张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