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安塞区委书记任高飞:持续发挥“头雁效应” 让“市区一体”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2018-10-14 17:38:0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陈梦楠

  编者按:天道酬勤,春华秋实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40年来伴随着改革的春风,陕西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紧抓“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用心讲好陕西故事。近日,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国际在线陕西频道特策划“改革开放四十年 见证魅力延安”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延安各个区县,了解延安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风貌、新成就。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柳洪华 刘君慧):安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40年前的1978年,这里还在为摆脱贫困、实现温饱而努力。40年后的2018年,安塞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位居延安市各县区的第2位。经济社会发展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的安塞正在成为黄土高原上的一颗耀眼明珠,焕发着时代魅力。

  2016年6月安塞撤县设区,是安塞站在自身发展新起点的标志,也使其成为了延安市深化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委书记任高飞在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时表示,自2016年撤县设区,安塞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都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

  

  延安市安塞区委书记任高飞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专访(摄影 张静攀)

  

  安塞工业园区(供图 安塞区委宣传部)

  坚持工业强区战略 打造安塞新型工业升级版

  由过去的安塞县变为如今的安塞区,一字之差,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安塞需要一种与过去不同的发展方式。安塞的高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任高飞看来,产业多样化、附加值提高的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安塞需要通过建设四个园区,打造安塞工业的升级版。即工业园区、新动能产业园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时,我们还坚持园区建设和营商环境相结合,坚持‘政府放权、园区放水、园区自主、政府保障’四个原则,激活园区的内生动力,进而激活市场。”任高飞对于安塞的工业化发展之路早有谋划。

  随着“政府放权、园区放水,企业自主、政府保障”理念的深入,市场调节作用不断深入。安塞区通过深化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此外,促进入园企业转型升级,进行产能优化,逐步实现园区经济实现总量扩张、质量变革。

  营商环境是项目引资的基础和保障,项目建设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项目是核心。为了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安塞区出台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8+4”行动方案、招商引资16条等措施,施行容缺受理、容缺办理制度,大力推进减资料、减环节、减时限、降成本,最终实现“极限办理”。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企业成本的逐渐降低,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也使安塞区的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有了底气。

  “2018年确定了产业、民生和城市建设三大类的项目98个,总投资182亿元,今年的年度投资为120亿元。我们对于项目谋划早、审批快、推进实,提出了‘一年之计在于冬’的理念,2018年的项目在2017年底就开始了谋划;同时践行简政放权和营商环境建设,组建‘红色代办员’,65名红色代办员对98个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全程代办,继而从制度建设上保障,切实打通行政审批梗阻;对于项目推进中的问题,也是‘一线找病因、一线开药方’。”任高飞说道。

  依托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截至2018年8月底,安塞区新增市场主体930户(其中企业190户,个体工商户69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0户),累计培育市场主体达到8622个(其中有限责任公司1223家、专业合作社494个、个体户6905个)。“国企带动、民企参与、民进国退、混合所有”的思路也在实践中得以深化。

  

  安塞区塞北牧场(供图 安塞区委宣传部)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乡村振兴,是安塞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安塞整体提升的内生动力。加快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产业后整理,进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是安塞实现美丽农村、现代农业、富裕农民的重要抓手。

  在任高飞看来,乡村振兴是“农村新、农业强、农民富”,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特产品后整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多方面推进。对此,安塞区大力实施“农畜富民”战略,通过推进“ー乡一业、一村一品”示范镇、示范村建设,补齐粗放型结构、规模化程度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短板,让农业、畜牧业真正成为安塞的特色产业。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既要产业多样化,又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还要做强集体经济。”任高飞介绍,安塞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加快苹果、蔬菜、畜牧产业后整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并列支6800万元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政策和资金双重保障安塞区农村农业发展。

  据了解,2018年安塞区已建成塞北牧场5个,新建、改造家庭养殖场510个,新建大棚569座、弓棚593座;同时引进湖羊8000只,人工种草4.95万亩,发展香菇268.2万棒,新建矮化、短枝苹果园10736亩。此外,蔬菜分级包装点、山地苹果产地交易中心、冷藏库、生物有机肥厂、4.0智能选果线、肉羊屠宰及精深加工厂等农畜业深加工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

  

  安塞区开展扶贫送温暖活动(供图 安塞区委宣传部)

  聚焦整体脱贫目标 扎实推动各项工作精准再精准

  不论是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还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快速向好,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打赢脱贫攻坚战,立足脱贫、谋划小康是安塞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脱贫攻坚上,我们制定了‘坚持精准识别与精确措施双轮驱动、培育产业与增加就业双轮驱动、政策宣传与脱贫成效双轮驱动、干部活力和群众动力双轮驱动、贫困群众满意度与非贫困群众认可度双轮驱动’的工作基调。”任高飞表示,脱贫工作,精准是工作的核心。

  围绕基础设施“三提升”、“两房”建设,安塞区整合各方资源资金2.7亿元,全面实施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电网升级“三大”提升工程,区内55个贫困村通村油路率、安全饮水率、通动力电率均达到了100%;按照“以需求确定搬迁、以产业配套搬迁、以城市支撑搬迁、以文旅稳住搬迁”的思路和两房“清零”目标,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2533套,农村危房改造656户。

  围绕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55个贫困村全部成立互助资金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28个贫困村投资560万元发展了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集体经济项目,实现扶贫由“漫灌”变“滴灌”。围绕就业扶贫,安塞区坚持“就近转移”与“对外输出”相结合,117个村全部建立劳务信息平台,2018年以来累计劳务输出1.3万人次,就近转移就业621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742人,人均增收2800多元。

  

  安塞区冯家营“千人腰鼓”表演村游人如织(供图 安塞区委宣传部)

 以“文化输出、旅游导入”为抓手 着力打造黄土风情旅游目的地

  安塞的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文旅产业将会持续放大其在安塞发展中的作用。而如何利用、发挥、挖掘文旅产业资源,这是安塞区需要思考的课题。

  任高飞提出:“安塞按照文化输出、旅游导入的思路,通过冯家营‘千人腰鼓’表演村、魏塔‘东方毕加索’绘画村、西营‘陕北信天游’大舞台演唱村三个文化村建成投用,实现了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为载体,让文化产业落地,实现群众生活在城镇、产业在农村、致富在文旅。”

  当前,安塞区按照“生活在城镇、产业在农村、致富在旅游”要求,以文化输出、游客输入为抓手,深度挖掘黄土风情文化资源,将文化植入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进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过去那种财政“买单”选派民间艺人外出打腰鼓、唱民歌、“卖吆喝”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祖辈传承的“五张文化名片”资源正在转变为群众致富源泉。

  “目前,通过三个文化村建设,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06.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0.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6%和301.5%。同时,3个文化村建成后,预计至少可吸纳2000余名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任高飞对文旅产业发展背后的数字如数家珍,而这些数字就是安塞区打造“黄土风情旅游目的地”的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安塞区还在创新性的推进农畜旅游。结合农畜产业结构调整和“塞北牧场”建设,着力打造“风吹草地见牛羊”美景。“预计2018年全区全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亿元左右。”任高飞颇有信心地说道。

  除了聚焦产业发展,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安塞区也是不遗余力。无论是山水林田湖草项目,还是延河综合治理,无论是生活垃圾处理,还是养殖结构调整,安塞已将水环境治理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人居环境改善、延河环境治理、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相结合,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刚性治标、系统治本的理念初见成效。

  按照“一年之计在于冬”的工作标准,2019年安塞区“怎么发展怎么干”,任高飞早已有了考量。“2019年是安塞实现‘市区一体、产城融合、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因此,我们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重点,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让安塞的城乡经济发展迈出实质性一步。安塞要持续做好‘头雁效应’,引领延安更好更快发展。”任高飞坦陈。

  40年沧桑巨变,40年春华秋实,如今的安塞区,正在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之风,紧扣“市区一体、产城融合”发展主线,沿着“城市引领、文旅兴业,能源支撑、农畜富民”发展战略,阔步向前。

  改革之风正盛,“风起安塞”正浓。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