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王益区探索新时代社区治理的“王益实践”

2018-11-20 09:44:51|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大美新王益。

  群众在社区自助办理业务。

  文化丰富社区群众生活。

  志愿者给老人过生日。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王益区位于关中北部,是铜川市老市区,总面积162.2平方公里,辖1镇6个街道办事处,26个行政村、20个社区;城市人口17.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90.58%。辖区人口密集、破产企业多、下岗职工多,各种社会矛盾较为突出,是全省社会治理难度较大的区县之一。近年来,王益区结合实际,把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破除思想和体制障碍,大胆创新,积极实践,拆前台、搭后台、建平台,努力构建新的社区治理体系,形成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为新时代加快转变中小型城市社区发展治理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初冬时节,走进铜川王益区,记者看到:鳞次栉比的楼房、清洁美观的院落间,有跳广场舞的、扭秧歌的、打太极拳的居民,在王益区红旗社区,有排练合唱的、练书法的、玩棋牌游戏的居民,还有一支老年模特队正在这里彩排。这些都是王益区社区居民幸福生活的缩影。

  王益区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把智慧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推广到了辖区每个社区,真正让服务群众的数据“跑”起来,让群众奔波的双腿歇下来。

  拆前台、破壁垒,为创新社区治理打基础

  红旗社区居民罗丹买了两袋青菜,然后走几步就拐进了红旗社区服务站。她在一台机器上,刷身份证,手一按,打印纸张,然后找社区工作人员盖章,不到两分钟,就办好了一张居住证明。“太方便了,买菜的空儿就把事办了。谢谢你们!”罗丹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拿着开好的证明,她高兴地对社区干部说。

  随着时代发展,群众表达诉求的愿望也越来越多样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传统社区“一厅式”办公“接待”管理服务模式逐渐显现出程序多、效率低等问题,无法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为此,王益区着力在“破”字上下功夫,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奠定基础。一是破思想壁垒,拆办公前台。为转变传统服务模式,王益区大胆破除固有思路,提出了“拆前台”(拆除“一厅式”办公大厅),打造一站到底智慧服务大厅的发展理念。他们改变传统较为复杂的柜台办理业务模式,按照“创新手段、高效联动”的宗旨,创办可自主操作的以网络电子阅览、便民服务终端、自助缴费机等设备为基础的智慧服务大厅。群众只需通过识别身份证,便可自行操作了解养老、就业、社保等9大类80多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项办理流程,打印所需资料、生成各类证明。同时,也可自行缴纳养老、医疗统筹及水电气费,免费做基础性体检及通过手机扫码借阅电子图书等,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二是破沟通壁垒,建“说事日”制度。依托社区现有资源、场地,建立“逢二说事”制度,确定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二为社区“说事日”,邀请市、区、镇(街道)领导、“三官一律”、涉事部门,与群众面对面接触,现场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和矛盾纠纷,进一步畅通民主协商沟通渠道,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合力解决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各方利益共享、合作共赢。三是破行政壁垒,明社区职责。认真厘清社区职责,明晰事项清单,制订社区工作目录,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凡属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居委会;确需委托社区协助办理的事项,实行准入审批制度,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清理社区工作机构和牌匾,严格印章管理使用。规范社区考核评比项目,探索建立以社区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社区考核机制。精简社区各类台账、材料报表,清理社区承担的不合理负担,逐步解决社区行政事务多、检查评比多、会议台账多等问题,保障社区更多力量用于为民服务。

  搭后台、智慧化,为创新社区治理注活力

  传统社区工作“人管人、累死人”,社区干部疲于奔命,百姓却有不少怨言。“以前,办个手续,社区干部给居民说了需要哪些材料,可有的居民年纪大,记不住,往往得跑好几趟;在楼道张贴的办事通知,上班族早出晚归不留意看,等看到就晚了。”川口社区主任李菊样说,“自从川口社区智慧社区建设完成后,办事程序简化了,行动不便的人还有我们的网格员可上门服务。”服务越来越周到,笑脸越来越多,社区更像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为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王益区积极搭建数据管理后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优化和加强社区管理及服务水平。一是网格化管理,构建社区治理新常态。按照“网格覆盖、条块融合、责权明晰”的原则,在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和治理格局的前提下,王益区根据全区人口分布密度及工商业布局,将管辖区域划分为446个网格,即1个一级网格(区网格化指导中心)、7个二级网格(镇街)、46个三级网格(社区)、392个四级网格(网格员)。将网格内各类协管人员、居民小组长、在职党员、志愿者以及物业公司等纳入服务团队,共同参与治理,形成了“区、镇街、社区、网格员”四级服务管理体系,将辖区内人、地、物、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建立基础台账,全面掌握服务对象类别和需求,做到格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落实网格员基础台账登记“三活”(活户籍、活档案、活地图)工作机制;做到“四清”(清楚家庭情况、清楚人员类别、清楚区域设施、清楚安全隐患)、“五必报”(不安全因素必报、公共设施损坏必报、群众诉求必报、突发事件必报、人口动态必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地域清晰、覆盖全面、管理科学、布局合理、工作信息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管理体系,为建设高效能管理、优品质服务的新时代社区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信息化建设,打造社区服务新装备。为提高辖区居民信息数据的精准度,充分发挥数据信息在社区服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王益区整合各职能部门服务资源,依托信息化手段,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社区工作中,采取“搭后台”(搭建居民信息大数据服务网后台)的模式,将辖区居民信息、各部门便民服务内容逐条逐项录入系统,分类统计,通过电脑云微端、大数据平台等载体,精准对辖区居民的综合信息进行智慧化的查询、统计、分析。哪个小区住了多少户多少人、谁家是啥情况、哪些人员达到了享受高龄补贴的标准、哪些人的医保还未缴纳等等,只需一键就能搞定,而且精准高效。三是智慧化服务,建设社区治理新平台。建成以社区为轴、辖区为面、网格为片、群众为点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服务和信息服务网,社区公众网,视频监控网,环境监测网,社区官网“五网合一”的社区治理综合体系,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平台运行管理,为居民提供天气提示、办事提醒等服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回复;辖区居民可通过电脑平台、手机微信“小程序”登录社区网站,随时随地上网查询办事,了解社区资讯、动态,掌握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服务等各方面信息,真正体验移动智能生活,让“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实现了服务方式的重大转变。

  建平台、整资源,为创新社区治理聚合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这是党在新时代对社区治理提出的新要求。为此,王益区整合社区现有资源,建立覆盖全区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打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搭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建成了王益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重点为社会组织提供组织培育、人才培养、项目发展、标准建设、保障服务、资源对接等综合服务。由社区为社会组织提供活动场地,让他们成为社区大家庭的一员,并把社区推荐的人选通过一定程序确立为社会组织负责人。将社会组织负责人聘请为社区服务监督员,将社区两委会干部聘请为社会组织特约会员,双向引导社区党员、居民,辖区企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以及社会组织成员共同参加社区治理和服务。按照统筹组织架构、分级落实责任,统一建设标准、分责抓好组建,统定服务主题、分类打造红色引擎的“三统三分”社会组织管理工作模式,把辖区社会组织党员纳入社区党组织统一管理,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制定章程和活动计划,号召党员们带动社会组织成员,共同为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把社区党组织意图变成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具体举措。目前,全区已成立社区中老年艺术团、书画、棋牌、矛盾调解、医疗救助、篮球协会等社会组织72个,会员3000多人。这些社会组织联合社区经常性开展社会治理各项活动。二是建立四社联动服务平台。以“共建共享共赢,推动四社联动”为主题,建立起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四社联动”机制,建立了“以社区为平台、政府扶持监督、社会组织承接、项目化管理运作、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参与”的社区治理服务新机制,由社区牵头分类开展群众需求服务调研,设立居家养老、家政服务、代理代办、儿童成长等清单,打开了以社区志愿者队伍为主导认领服务项目,以社工、社会组织为骨干,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新局面。三是打造“社区智慧党建平台”。创建智慧党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设集管理、服务、学习、互动等为一体的信息平台,对社区党员及流动党员进行精准化管理,开发手机客户端,增添“三会一课”、党员风采、党员进社区等项目,根据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对系统进行不断优化和充实,在进一步加强党员管理、深化党员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党建工作实时性、管理科学性、信息真实性。推行以区级每年、镇(街道)每半年、社区每季度召开一次的三级区域性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吸收驻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网格员、社区民警,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中的党员等参加,共同研究、协调解决社区治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签订共建协议,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四是创建公共活动发展平台。从共同目标、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入手,整合辖区单位、在职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等资源,建立便民服务网点,结合“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志愿者先锋行动”“社区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等主题活动,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结合各自实际,广泛开展邻里纠纷调解、治安巡逻、助学助残助医助困、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为辖区居民提供“从摇篮到轮椅”保姆式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和辖区单位优势,有物出物有力出力,每逢重大节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动员组织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参与法制宣传、安全防范、民事调解、群防群治等工作,引领他们在调处各种纠纷中学会依法依规办事,共同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共创平安社区,群众满意度连续5年位居铜川市前列。(记者李艳通讯员任卫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