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智造”西安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19-04-25 09:13:38|来源:西安日报|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法士特高端变速器智能化生产线。

  西安,是一座既葆有传统夯实底蕴,又不乏勇气融于时代的城市。当前,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智能化技术集成应用为核心的“制造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智能转型,培育智能制造相关产业,构建新型制造业体系……西安大力推动制造业加快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作为我国传统工业基地,西安正积极搭乘时代发展的快车,朝着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

  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工业体系完整、门类齐全、产业聚集度高,科教资源、军工科技资源丰富,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西安的制造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按下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键”,西安制造业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统计数据显示,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3378.5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1.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0.5%;汽车制造业增长7.1%;制造业投资增长31.8%。

  随着三星、中兴、比亚迪二期、乐叶光伏、陕汽等企业投产达效、快速发展,吉利、开沃、宝能等新能源汽车项目纷纷布局……西安已形成以汽车、航空航天、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专用通用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涌现出来的陕汽、西电、比亚迪、西飞等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企业,已成为支撑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陕汽是我省重点车企。2018年,陕汽实现全面产销各类汽车18.4万辆,同比增长8%。在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汽车产销量下滑的情况下,陕汽销售各类汽车5.8万辆,同比增长25%,全面实现首季“开门红”。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年1-2月份,比亚迪西安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超过31%,达到1.99万辆,销量增长近40%,达到1.7万辆;2018年法士特重型汽车变速器产销量突破90万台,创历史最好纪录,今年3月份变速器产销更是突破10万台;以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生产企业、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商隆基绿能和西电为代表的电力装备产业总体布局完整,技术全国领先……

  随后,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11个,市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4家,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300多家,实施各类技术创新计划项目2000多项。2015年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成功获批,并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一个以大数据产业为主导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6年西安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成功组建,并成为全国第二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其对产业发展形成的共性技术支撑,为行业发展提供着竞争力。

  借“智能”之力谋发展“蝶变”

  在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的智慧园区内,工业机器人有条不紊地从多角度对产品进行拍照、检测,检测数据即时上传至数据库,自动生成产品质量档案,还可通过新旧参数对比形成产品健康模型。机器人由电脑程序控制,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生产成本也在日渐降低。“以往需要4个人同时工作5天的量,一台机器人3天就能完成。”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副所长王建青说。

  作为全省机器人研制生产的重要单位,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已申请5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国家专利局受权专利14项,获得2项软件著作权。随着工业自动化产业的发展,其产品已广泛用于电子通信、机械制造等行业的自动化生产包装、焊接装配的生产线中。

  从“制造”到“‘智’造”,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走在了前列。除了研发机器人用于生产线,研究所还致力于全产业链的智能改造。“尽管相较于产品较容易规模化的企业来说,以‘精密产品’设计、制造于一体的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然而一旦成功完成整个链条的智能改造,将带来根本上的改变。” 王建青说,研究所研发出具有智能仓储功能的自动化立体库、升降库,确定了以智能仓储为重点突破口,展开了智能工厂的布局。

  在智能生产线方面,法士特集团建立的基于仿真、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智能化数字车间。作为行业首条智能化生产线,其已实现了研发、工艺、制造、物流、销售服务全过程的智能化,产品合格率由96%提高至99.5%。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快速发展,装备制造行业实现智能制造已成为发展趋势。”陕鼓集团董事长李宏安说,深耕多年,陕鼓已经摆脱了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束缚,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制造向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的全面转型,并制定出“智能制造实现路径”包括产品智能化、服务智能化、过程智能化的“三位一体”“智能+”模式。

  借“智能”之力谋发展“蝶变”。目前西安已拥有智能化改造企业约90家,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1个,智能制造装备生产企业12家,工业软件提供商15家,系统集成商及服务商14家,研发机构12家,人才培训7家等。

  “两化”深度融合,单一企业逐渐聚集形成产业园区“抱团”发展。经开区正在形成以轨道交通装备和汽车制造领域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同时建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地,打造百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高新区建设了增材制造研发示范推广基地,积极推进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医疗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示范,打造国内领先的3D打印产业基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基础不断夯实。

  加快布局抢占发展高地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今年3月,我市印发的《西安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全市将大力实施“12510”工程,推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把西安建设成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到2021年,全市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力争达到8000亿元。

  令人心潮澎湃的发展目标背后,是西安加快布局“智能制造”,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雄心和信心。

  根据《西安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我市将紧紧围绕“两化融合”、发展七个重点产业、建设五个核心工业区、实现一个突破“1751战略”,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提升、工业软件创新、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智能制造第三方服务机构培育、智能制造产业培育基地建设等“五大工程”,打造我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成立智能制造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安排,积极推进智能制造产业;成立西安市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全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基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初具规模的发展态势、较为完善的顶层设计等,有业内人士认为:西安制造业的“春天”已至。

  未来可期,也任重道远。

  参考《西安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1年)》,西安装备制造业产业还存在规模总体不大,对带动产业链发展、实现工业规模聚集效应支撑力度不足;产业配套率较低,与沿海发达城市60%以上的配套率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培育、引进较少,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影响企业的战略转型升级进程。

  “要真正实现‘深度融合’和‘深度变革’,还有很长的探索之路要走!”王建青说,全市与制造业相关的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识有深有浅、有先有后,尤其是传统军工企业的思维较为固化,完全融合新思维实现从局部优化到全链条转变还需时间。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同时加强“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清晰的自我认知,为西安“上下求索”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发力方向。为此,我市将在加强组织引导、做好顶层设计、抓好示范项目、突破关键装备、培育服务机构、加大资金支持等方面鼓足干劲,加快布局智能制造,大力推动我市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大步迈进。(文/记者 杨旭 图/通讯员 袁景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