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巴山汉子逐梦田园:建家庭农场年入百万 带动50多农户增收致富

2019-09-11 18:09:24|来源:西部网|编辑:柳洪华|责编:赵滢溪

  “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家闲着没事干也挣不到钱,就来到王永定的家庭农场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手上活,一天能挣六、七十元呢。这儿几乎天天都有活干,只要不耽搁,一月挣一千多没问题......”9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王永定家庭农场,60多岁的陶大妈一边忙着清理金木耳上的杂质一边乐呵呵地说,“多亏王永定这小伙子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挣钱机会和岗位啊!他真的挺能干的,人又勤劳朴实,你可要好好地给宣传一下啊......”

  陶大妈口中夸张不已的王永定笑呵呵的,瘦高个儿,今年36岁,初中文化,家里4口人。前些年,他和妻子开办了一家酒店,但由于经营不善导致负债好几万;妻子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母亲又常年疾病缠身,家中开支较大。他在家种了几亩薄地,一年四季忙得不亦乐乎,但日子过得还是紧巴巴的。

  他思来想去也没什么好的致富门路,只好背井离乡——外出到青海西宁等建筑工地打工还债和补贴家用。2015年,经群众民主评议,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堂堂七尺男儿当贫困户并不是件什么光荣的事。再说,我常年在外打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家人还需要我照顾。我必须通过创业发展产业来彻底改变我的现状,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干出一番事业来,活出个人样来,实现我的脱贫致富梦!”王永定笑着回忆说。

  心动不如行动。巴山镇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上,这里雨量充沛,林草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山花烂漫、瓜果飘香,非常适宜发展中蜂和食用菌产业。

  2015年初,在帮扶部门及巴山镇的帮扶下,勤劳好学的王永定积极参加了县镇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班,又跟当地的中蜂养殖大户学习养蜂技术。没有启动资金,他就到银行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又自筹了一部分办起了家庭农场,由此开启了他的“甜蜜事业”。养蜂不仅是个技术活,还要人勤快。他几乎每天都是起早贪黑,甚至有时要住在山上的帐篷里,尤其是分蜂的时他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

  在悉心照管下,2016年他建立了两个养蜂场,他的蜜蜂也从起初的50多箱发展到300多箱,实现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他挣到创业后的“第一桶金”。2017年,他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为巴山镇乃至全县“空中产业甜蜜事业”的致富典型。

  在挣到“第一桶金”之后,王永定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一边继续他的“甜蜜事业”,一边打造他的“绿色产业”。他多次自费到云南等地学习金木耳等特色食用菌种植技术。2017年初,他通过镇村组又流转土地50亩(加上起初流转的50亩一共100亩),又多方筹资45万元,建起40座标配大棚食用菌,栽植金木耳、黑木耳、猴头菇、香菇、竹菌、猕猴桃等优质特色农产品,还种植了50亩无公害水稻,实现年营业收入百万元。2018年9月,王永定的家庭农场被县人社部门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2019年4月,他被汉中市表彰为产业扶贫“十佳脱贫明星”;7月,他参加了中组部和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第三期专题培训,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巴山镇将王永定的中蜂养殖作为全镇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示范基地及种蜂场推广,并采取支部引领即“支部+基地(农场)+农户”和由王永定传帮带——借蜂还蜂、订单代养、发放蜂箱、提供蜂种、产品回收、入股分红、吸纳贫困户务工等多种方式抱团发展,降低贫困户单独养殖带来的风险,达到互利共赢,形成“大户带小户”“强户带弱户”“一户带多户”、户户有增收、中蜂产业倍增、效应裂变发展格局,解决了贫困户“三缺一怕”(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怕风险)问题,引领当地中蜂规模化养殖基本成型,推进了产业扶贫,延长了产业链条。在他的带动下,“空中产业”也已成为当地贫困户产业脱贫稳定增收的支柱项目。他的两个养蜂场有4名工人,年收入万元以上;有50多个贫困户来他的食用菌基地务工,每户少则年收入5000元以上,多则一、两万。

  王永定说:“互帮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大家都脱贫了,村子富裕了,我的农场才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和我的家庭农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县农业农村局的关心、支持和帮扶,因此我要回报社会,造福一方百姓......”

  王永定的家庭农场不仅追求舌尖上的美味,更追求舌尖上的安全。他本着“山里娃山里货”的本质,做到从原材料的选购到原生态的种植、再到销售一体化经营。他农场生产的土蜂蜜、金木耳、黑木耳、猴头菇、香菇、蔬菜、大米等农产品都通过农市、农超对接、实体店销售,由于价格实惠、质量安全有保障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销售量与日俱增。2019年,他打造的巴山“绿珍”系列农产品金木耳、猴头菇作为宁强县消费扶贫工程爱心超市首选推介产品入驻对接江苏省采购陕西省贫困县农产品消费扶贫工作实施计划。他还成功组织宁强椴木黑木耳1万斤,助力京东汉中无界工厂仓选购产品顺利实施。(记者 熊惠玲 通讯员 吴天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