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记者探秘铜川陈炉古镇 点赞千年古法制瓷技艺

2018-10-21 17:45:2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妍|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王丹):10月20日,纪念耀州窑创烧1400周年·“一带一路”中外记者大型采访活动走进陕西铜川陈炉古镇,赏耀州瓷风采,学制瓷工艺,探索瓷器奥秘。

  

  铜川陈炉古镇内瓷器 (摄影 王丹)

  

  外籍记者与来铜川陈炉古镇研学学生合影 (摄影 沈卫)

  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的制瓷旧址,其陶瓷以图案古朴浑厚、民间气息浓郁而著称,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其烧造陶瓷的炉火1000多年来灼灼不息,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是古潼关八景之一。

  

  土耳其《晨报》摄影记者萨费特·阿扎克在铜川陈炉古镇拍摄 (摄影 沈卫)

  

  埃及《广播与电视》杂志总编辑哈立德·哈奈菲用文字记录相关要点 (摄影 沈卫)

  对大部分中外记者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深入了解瓷文化,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仔细聆听瓷器历史,不时驻足拍照,感叹古法制瓷技艺。行走于古镇之中,脚下的“瓷片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据讲解员介绍,当地工匠将碎瓷变废为宝,铺成了路,既富有油画效果,又具有观赏性,人们将“瓷片铺路”这一创意誉为“脚下的艺术”。

  

  中外记者行走于陈炉古镇 (摄影 沈卫)

  “王家瓷坊”是陈炉古镇里最具代表性的瓷坊之一,外籍记者在这里看到了很多颇具创造力的瓷器,他们表示,一件件做工精美的工艺品不仅让他们看到中国人的智慧,而且还有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值得每个国家学习。

  

  铜川印台区民间工艺瓷厂陶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王战军(左一)为中外记者进行讲解 (摄影 沈卫)

  随后,大家来到了铜川陶业技能培训基地,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如何制瓷,近距离“对话”瓷器。阿富汗《亚洲之心》报社政治评论部负责人阿斯杜拉·瓦希迪说道:“这是一次有趣的体验,我十分享受这一过程。我本来想做一个碗,可是原材料太软太难控制,我做着做着就成了果盘,刚才看老师做的时候,觉得十分简单,当我真的开始实践时才发现,难度不是一般的大。通过亲自上手制作,我感觉到制瓷是一件需要耐心、细心以及反复练习的工作,我由衷地对制瓷匠人表示深深的敬意。”

  

  阿富汗《亚洲之心》报社政治评论部负责人阿斯杜拉·瓦希迪(左一)体验制瓷 (摄影 沈卫)

  土耳其《晨报》摄影记者萨费特·阿扎克表示,中文有句古话叫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用在制瓷工艺上恰到好处,任何一个疏忽失误都会使做出的瓷器与当初的设想大相径庭,可见其难度之大。“这是一次很有意思、很有创意的活动,通过体验可以让大家更进一步了解瓷文化,我十分喜欢这样的学习过程。”萨费特·阿扎克说道。

  

  中外籍记者在铜川陈炉古镇合影留念 (摄影 沈卫)

      本次铜川陈炉古镇之行为中外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方记者表示,他们将以文字、图片为媒,将耀州瓷文化传递到更多人的身边,以“瓷”为载体,推动铜川旅游业发展。外籍记者则表示,他们回国后将以自己的视角向朋友讲述这座古镇的特色魅力,让更多的人走进中国,走进陕西铜川,走进陈炉古镇寻味瓷文化之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