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康高铁:让安康走出秦巴山 融入西渝城市带

2018-12-05 15:49:0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妍|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柳洪华):近日,《新建国家高速铁路网包海通道西安至安康高速铁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本公示》发布,标志着安康人民期盼多年的西康高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据了解,按照工程计划,西康高铁将于2019年开工,2023年投入运营,工期5年。项目建成后,西安到安康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小时缩短至半个小时。而西康高铁对于安康而言,不只是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也为安康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绝佳机会。

  

  西康高铁线路(供图 安康市委宣传部)

  高铁催生高铁经济 推动经济增长动力升级

  1964年,历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率”高于时速200公里的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系统开通,自此世界轨道交通发生了巨大变革。随之而来的还有以“高铁新城”为代表的诸多经济效应。

  高铁对于一座城市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元的,包含了经济效益、时间效益、环境效益、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长期效益;此外,随着高铁而来的还有由此产生的餐饮、旅游、零售等消费及创造的就业机会。

  自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高铁工程拉开大幕。经过10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超过2万公里,预计到2020年,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将超过3万公里,铁路的运输效率和完成运输工作量居世界第一。

  而这10年,中国也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和区域发展、工业化加快形成的重要时期,高铁的出现有效地破解了在铁路运输、铁路网布局等方面对城市发展的制约,也促使高铁沿线中心城市与卫星城镇选择重新“布局”,让高铁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周边城市同步发展。

  可以说,铁路技术的更迭,让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实现了升级换代。

  西康高铁激活安康交通枢纽网络 增强安康经济参与度

  安康位于关天、成渝、汉江经济圈几何中心,具备“一市连四省”的独特区位优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仍然是安康最大的实际问题,加快发展仍然是安康最紧迫的任务。2017年11月,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提出发展“三个经济”后,安康将发展枢纽经济作为后发赶超的突破口,进而有效推动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

  枢纽经济的基础是打造交通枢纽,重中之重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虽然安康具备构建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网络的潜在优势,但尚未迎来高铁时代的安康在枢纽功能方面的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同时以当前安康的交通网络,也使得安康的区位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西康高铁,便是补齐枢纽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实现安康与周边省市联动的关键一环。

  从陕西整体交通网络来看,西康高铁是陕西“米”字形高铁网的中轴线,沟通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两大国家城市群。通过西康高铁,安康将真正的实现融入陕西发展总体格局;同时以西安为中心,借助“米”字形高铁网,让安康进行全国性的经济互动成为可能。

  安康经济要乘着西康高铁走出秦巴山

  在2017物流全球论坛·领袖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曾指出:“下一轮城市竞争将是枢纽功能的竞争,将是通过枢纽功能聚集未来发展要素、未来发展机会的竞争。”西康高铁将使安康成为西北地区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重要物流节点城市。

  西康高铁是西渝高铁的组成部分,构成了继西成高铁后又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铁。而这趟“穿山”列车,会帮助地处秦巴山区的安康,破除秦岭这一“经济天然阻隔”。

  

  陕西“米”字形高铁网络,安康处于西渝高铁之间(供图 安康市委宣传部)

  在经济发展上,西康高铁将进一步完善交通骨架,带动人员、产品、原材料等经济发展要素的聚集、协调、流动,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安康产业“走出去”“引进来”;同时也将促进区域各项资源的均衡,带动经济的投资开发。

  此外,西康高铁的贯通,将使西安、安康、重庆形成一条新的工业走廊和城市带,实现西安、安康、重庆联动发展。安康可以借助自身优势,一方面可以承接西安和重庆在经济升级中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安康可作为西安和重庆产业链的延长和补充,为其提供产业精准配套。

  在此基础上,放大安康所在的“经济轴线”和城市带优势,承接西安和重庆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招商引资的优势资源,推动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纺织丝绸等为主的绿色工业体系和以魔芋、茶叶、核桃和生态渔业等为主的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提升安康经济外向度和开放型经济发展层次。

  如今的安康正在推进新安康门户区建设,激起了安康“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又一轮春水。而西康高铁,就是带着安康经济开往春天的列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友情链接